四海沖印 - 西營盤小店的變與不變
尋找社區歷史回憶

西營盤素來平靜樸實,這個山城的生活步伐相對中上環來得悠閒緩慢,開埠初期遺留下來的古蹟,舊日的山貨舖、五金店、鹹魚欄和紙紮舖得以留守至今。但自09年起,社區開始重建,加上港鐵港島西線開通在即,區內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舊樓街舖漸漸消失,冒起幢幢高樓;面對一切未知的社區變化,一些紮根多年的小店仍默默耕耘,供社區所需,西邊街的「四海數碼沖印中心」(下稱「四海」)是其中之一。

熟悉西營盤的街坊,必定聽過「四海」,有若「四海之內皆兄弟」,區內男女老幼都愛光顧它。經營超過三十五年的歲月,老闆黃先生擁有的不止一盤生意,更是一班街坊的口碑和感情。與黃老闆傾談期間,他沒有一刻可以坐下,總得招呼進出的客人:一位年青街坊因要見工面試,請黃老闆尋回六年前在四海拍下的証件相相底翻曬;一位六旬街坊要買電視綫,向黃老闆詢問意見、也談談近況;黃昏時份,St. Paul書院畢業的白領精英下班後特地回來西營盤探望黃生;入黑以後,一位七十多歲的婆婆帶來自己和丈夫的照片,著黃先生為他們兩個合製一塊人手瓷相;樓上鄰舍閒時亦會落樓跟黃生閒話家常,更新街坊街里的近況。這些來自不同背景、年齡層的街坊,近至生活細節,遠至生命的里程碑,都將之一一交托在黃先生手上。

今天的四海是一家迎合大眾的沖曬店,昔日卻曾是年輕人最愛的「潮流聖地」。「四海數碼沖印中心」,原名「四海唱片打印」,於1978年由黃老闆與友人合資創立,兼營黑膠唱片與菲林沖印。黃老闆因喜愛攝影及音樂,廿歲出頭、甫畢業便與三位朋友合資,在當時中學林立的西營盤開業,主打學生市場。那時西營盤共有十多間學校,未計鄰近香港大學的傳統學府,單是現時樂善堂梁銶琚書院的校舍,便曾容納育才中學、梁文燕中學、余道生中學和西營盤小學四間學校。

八十年代的西邊街更是區內名副其實的「學生街」,有兩家書店、電子遊戲機中心,還有路邊金魚檔,洋溢著書卷與青春的味道。每逢午膳時間,便會有校服男女在店外排隊,搶購剛面世的學生「潮物」黑膠碟。當年是粵語流行曲的黃金年代,譚詠麟的《愛情陷阱》在小店就一共賣了數百張,是四海唱片生意的頂峰時期。隨著八十年代尾CD的興起,「四海」也由黑膠唱片轉賣CD,走過「四大天王」的輝煌時代。九十年代,唱片業不復當年勇,加上多間中學相繼停辦或遷往新界,黃老闆見家庭影院開始普及,便由學生市場轉向開拓區內的家庭客群,改而主營LD和VCD租賃生意,店內曾加開整層閣樓放置一排排的影碟架,黃生笑說,那時生意忙得根本沒有下班時間。

然而,千禧年過後因著科技發展,網絡下載普遍,租賃生意走向末路。除了影音生意,黃生也一直兼營菲林沖印,在數碼化的危機之中,黃生將店舖轉營,加入數碼沖曬技術。2003年,黃生斥資八十萬元添置數碼沖曬機組,率先為街坊提供數碼打印服務。當年區內一個唐樓單位只售六十餘萬元,相對之下,黃生注資店舖的決定「貴過一層樓」。時至今天,四海仍然留守本區,並繼續發掘區內的新需要,除相片沖印服務外,店內還找到時興的即影即有攝影器材、因應區內外傭增加而推出的廉價國際電話卡;空置的VCD租賃架,現在擺滿了燈泡、文具及電腦配件等生活用品。觀看店裡不同的貨物,就能反映店舖、社區和時代如何互動交織。

歲月轉眼過去,不經意黃生已五十有八,當年合伙友人都已退出,現時獨力經營店舖。生活於斯工作於斯,兩個孩子都在這區長大讀大學了,街坊經過亦清楚見到門面陳列著他們一家的玻璃相片擺設;與此同時,這個熟悉的社區已逐漸變樣,四海對面、介乎第二第三街一排唐樓大部分早已人去樓空,最近一星期更開始進行拆卸。黃生看著區內的一些古舊樓宇逐漸遷拆、舖頭結業,重建成連鎖高級超市、摩登單幢式住宅和酒店;見證正街電梯建成,方便了老人家的同時,高街正面臨仕紳化的影響,街舖漸由傳統車房改成高級食肆,修車師傅轉眼變成周末時候碰杯相聚的時髦洋人。隨著地鐵通車在即,社區未來的面貌、營商環境變化難測,小店前路茫然不定,不過,只要街坊還需要四海,社區發展時仍容得下四海的話,黃生也不會輕易退下來。

「這些街坊情誼早晚都會因重建而分散,我想西邊街也不能倖免,但可以的話,總會做下去。」黃生堅定從容如是說。

Share via email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

* Copy this password:

* Type or paste password here:

53,627 Spam Comments Blocked so far by Spam Free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