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March, 2017

[滿額] 銅鑼灣歷史導賞團 (2017年4月22日 星期六)
文化古蹟導賞團, 最新活動

銅鑼灣,百多年來經歷了不同形式的演變,範圍亦因填海與發展一再伸延,至今成為一個多元化的地區,既有五光十色的購物商場及商業樓宇,亦有幽靜的基督君王小堂及天后古廟等古蹟,訴說著銅鑼灣豐富的歷史內涵。此地面貌雖然隨時代脫胎換骨,鑄幣廠、糖廠和利園山等已不復在,但我們仍可透過實地考察現存古蹟、街道名字,從舊地圖及老相片,重溫銅鑼灣不斷演化的面貌。

Read More...

 

[滿額] 古蹟私塾-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講座及考察 (2017年4月22日 星期六)
CACHe古蹟私塾, 最新活動

自開埠以來,香港華人一直祇有暫葬的墳地,而沒有一個永久墳場。1911年,18位華人領袖聯名請願,以他們已定居香港為由,需要一座永久墳場。兩年後,港府批出香港仔一塊15.4英畝土地,作華人的永久墳場,此即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該墳場啟用後,成為本地世家大族的安息之所,也有若干大名鼎鼎的人物安葬於此,本講座及考察將為各位一一介紹。

Read More...

 

古蹟私塾 – 考古學專題工作坊 (2017年4月至5月)
CACHe古蹟私塾, 最新活動

什麼是考古學?考古學與世界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有何關係?是次工作坊將以專題形式,介紹柬埔寨吳哥考古及香港傳統陶瓷工藝初步研究的發現,討論如何從考古角度進行跨學科及跨文化的世界遺產保育工作、考古文物在遺址與公共博物館展示之詮釋方法、考古學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互動關係、從觀察及進行器物登記,討論如何應用考古學知識認識「非物質文化遺產」。完成此工作坊可望能對考古學有進深認識,並以多角度審視歷史文化對社會的價值。

Read More...

 

公屋巡禮──華富地膽口述歷史團 (2017年4月29日 星期六)
文化古蹟導賞團, 最新活動

華富邨,香港第一個以新市鎮形式規劃、設計成供五萬人居住的公共屋邨,是前房屋署署長廖本懷的得意之作,1968年由港督戴麟趾主持開幕典禮。

半個世紀以來,這個屋邨以綜合式規劃設計,有巴士線、學校、圖書館、商場、街市一應俱全,為不同年代的居民提供了一個個安樂窩。建築特色上亦保留了原有的地貌,在沿海處興建長形樓宇,節省建築成本的同時又能讓居民享受海景;更首次因應地勢創出「雙塔式」設計,在之後的屋邨建設中被廣泛應用。

Read More...

 

變動的族群關係:認識長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多元性 (2017 年4 月29 日 星期六)
專題講座, 最新活動

長洲島保存了豐富多樣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以一年為周期,先有農曆正月元宵的慶燈活動,接着是三月初三的北帝誕、三月十八日的西灣天后誕、四月上旬的太平清醮、五月初二至初六的端午龍舟祭、七月下旬「水陸盂蘭勝會」等。不同的節慶活動,由不同的群體主導;把多元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有機的整體,才能展示全面的社區族群關係。然而,過去的研究,多以單項的節慶為對象,進行觀察研究;如以「長洲太平清醮」作為認識長洲島的不同族體關係,未免以徧蓋全。故是次講座,講者希望能對長洲各式各樣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整體的考察,指出其內在的互動關係;展示長洲島上不同族群的分類與轉變的歷史脈絡。

Read More...

 

「巧能蟹」: 遊圍頭村學圍頭話 (2017年4月9日星期日)
文化古蹟導賞團, 最新活動

北宋未期開始,因中土戰火連連,大量北方中原的漢人大族紛紛南徙,部分遷移到今日新界範圍定居至今,其中以「新界五大族」(鄧氏、侯氏、廖氏、文氏及彭氏)最為人熟悉。跟據侯氏族譜記載,上水侯族乃是晉緡侯的後裔,發源於河北上谷郡。至宋朝時間,由中原南遷至廣東,並於上水一帶定居,至今已逾900年歷史,上水河上鄉、金錢、丙崗、燕崗及孔嶺等村,均為侯族村落。

Read More...

 

[滿額] 長洲太平清醮平安包工作坊 (2017年4月8日 星期六)
最新活動, 社區文化遺產工作坊

平安包是長洲太平清醮中作祭祀和施孤的包子。太平清醮後,大會會在北帝廟外廣場向居民派發平安包,寓意祝福居民「平安健康」。是次工作坊我們邀請到長洲著名餅店郭錦記的店東郭錦全先生,現場指導參加者製作平安包,為平安包蓋上「平安」字樣,把祝福帶回家。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