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城向來被稱作「小曼谷」,不少人專程來嘗泰國菜。不過原來區內有不少潮州食店、糕餅店及雜貨店,散落在城南道、衙前塱道及福佬村道一帶。早前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舉辦導賞團,由「潮二代」吳淑芬帶參加者了解潮州節慶習俗及飲食文化。
九龍城向來被稱作「小曼谷」,不少人專程來嘗泰國菜。不過原來區內有不少潮州食店、糕餅店及雜貨店,散落在城南道、衙前塱道及福佬村道一帶。早前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舉辦導賞團,由「潮二代」吳淑芬帶參加者了解潮州節慶習俗及飲食文化。
大澳的龍舟遊涌已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每年的端午節,大澳會舉行傳統的「龍舟遊涌」活動。是次文化體驗之旅,會帶領大家參觀與龍舟遊涌相關的棚屋、各大廟宇及著名建築等。
Read More...
「禾」紙製作工作坊及兒童繪本閱讀 (2019年5月26日 星期日) 專題展覽, 最新活動, 活動回顧, 社區文化遺產工作坊
製作一張紙,先要找尋合適植物,以植物纖維為原料,經提純、成漿、抄造及乾燥等工序,紙才被製成。是次工作坊以稻米的基本 – 「禾」作為材料,利用從香港塱原稻田收割得來的禾草,親身製作「禾」紙,體驗造紙工序。
Read More...
There is no excerpt because this is a protected post.
Read More...
《城市字海–香港城市景觀研究》免費下載 CACHe website English Version, 專題展覽, 最新消息, 活動回顧, 資源庫
琴,「琴棋書畫」四藝之首,是中國歷代知識分子最崇尚的藝術。三千多年來,中國的文人彈琴、聽琴,賞琴,更親自造琴,給琴作款、取名、題字,珍藏傳世。中國文人的造琴藝術,自古專稱為「斲琴」,由琴人世代相傳,技藝自晉代至今大致不變。
Read More...
文字是傳達意思的重要媒介,而字體作為載體則是城市視覺美學的重要元素,反映城市的精神與文化特質。今天在書本、海報、路標、招牌到大廈外牆霓虹光管都可見各式各樣的字體,它們的演變與本地及華文社會發展息息相關,實在值得更多關注。
Read More...
都說香港是「一個小漁港變成國際金融中心」的傳奇,百年過去,我們還可以在城市當中尋到一點漁香嗎?自開埠起,香港仔逐漸從一條小漁村,發展成為香港最大的漁港;隔水相望的鴨脷洲則有許多船廠、機器廠,為來往大大小小的船隻提供維修保養服務。這片區域曾是許多漁民浮家泛宅、出海謀生歸來後的歇腳補給之所;隨著社會發展,漁民上岸,漁業式微,昔日盛況不再,這一片漁港風情也正在慢慢流失。
導賞團將會從香港仔昔日的船塢舊址出發,走訪區內廟宇,在避風塘認識不同種類的船隻及捕魚方法的演變,再乘坐「最短途的街渡」轉到鴨脷洲,尋訪昔日漁村痕跡。參加者可以細聽漸被淹沒的漁民故事,探究社會變遷的線索,一睹港島之南千帆過盡的獨特風光。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