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青山公路十二咪半的深井,有的其實不只燒鵝,還有着豐富而深刻的歷史內涵。
一百年前的深井,只是一條海旁小村落。最早的深井村民來自山上的清快塘,是條位處元荃古道的傅姓客家村。從清快塘俯瞰,山脈間的凹陷處就如一口很深的井,深井因而得名。1920年代青山公路落成,多間工廠陸續進駐深井,讓深井成為工業小鎮,吸引大量人口移居深井。
如今深井大部份工業區已發展成住宅屋苑,品嚐燒鵝的食客與山間遠足的遊人紛至沓來,路經深井村口卻與深井特色村落的文化失之交臂。我們亟欲透過搜集及整理深井歷史,向公眾推廣深井獨有的文化特色及人文風貌。
我們為深井編寫了以下三項主題的巡迴展覽網頁,歡迎按以下圖片瀏覽不同主題的深井故事。
工業發展 | 文化風俗 |
---|---|
鄉村教育 | |
關於香港賽馬會社區資助計劃──「村梭」社區文化遺產計劃 /
本計劃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主辦。鄉村是研究香港歷史的關鍵、不同社區文化的根源,而村校作為盛載村民共同回憶之所,對文化傳承有重要作用。計劃將深入鄉村、穿梭社區,透過不同活動提升大眾對本地鄉村及村校文化的認識,促進城鄉共融;並致力鼓勵公眾參與,讓社會各持份者亦可投入鄉村歷史及村校文化保育,傳承鄉村獨有的故事和記憶,同時凝聚社區。
關於我們 /
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CACHe)於2005年成立,一直積極舉辦古蹟保育活動。我們將繼續秉承宗旨,推廣香港歷史文化,建立知識交流平台,鼓勵大眾參與社區文化遺產保育,建立社區身份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