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幅裁工作坊 中國袍服智慧 忽然一週924期
傳媒報導

提起旗袍,其實感受很深,事關記者中學是穿旗袍校服。但對於旗袍文化,就只記得歷史書上說「旗袍是滿族旗人的服裝」。直至上周六參加了旗袍師傅靳青青( Jody)的工作坊,才有緣了解到中國袍服的大智慧和所蘊含的祝福,係咪太遲呢?

工作坊焦點是親手做「五幅裁」──袍服的祖型。 Jody近年醉心中國服研究,她發現旗袍其實非滿族旗人專利,古代漢人已穿袍服。「我不用『旗』字,改稱『祺袍』,祺有祝福之意,我覺得更切合中國服文化。袍服以前是 y領,後來發展成圓領,對應四個垂直衣角,就是天圓地方概念;圓是規,方是矩,象徵有規有矩。袍服衫身由前後左右四幅布縫合,身前身後正中一道縫合線代表做人要中正。再加上衣襟,代表有胸襟,是第五幅布,所以稱五幅裁……」 Jody娓娓道出中國袍服奧妙。

Jody早年得老師傅傳授旗袍技藝。她說袍服流傳到現代,受西方文化影響,剪裁起了很大轉變,但作法依然秉承傳統。「以前每個家庭自己紡線做布,寬度統一『一尺封』,他們好珍惜用布,一分寸都不浪費,遂因應一尺封巧用智慧設計男女老少任何身形都合穿而且舒適不礙勞動的袍服。」她說古代人不懂計數,量身用一條繩,裁剪運用兩個正方形, Jody會示範這種古法教大家做衫。

「祺袍師傅不用尺,只用『三條線』──粉線、口水線和針線。」粉線可在布上畫裁剪線,針線用來縫合,口水線又是甚麼?拿一條線黏濕口水,用來壓印「紙口」線,效果特別熨貼。神奇吧!關於袍服 Jody還有說不盡的知識和趣味分享。

日期及時間: 4/5, 3-5pm(六月會再辦一班,詳情請向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查詢)
地點:上環樂古道嚤囉街中心 P212「祺袍堂」
費用:$180(包材料和工具)
查詢: 2291 0238(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

撰文:黃文英
攝影:陳偉強

Share via email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

* Copy this password:

* Type or paste password here:

53,423 Spam Comments Blocked so far by Spam Free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