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2017年財務報告
Read More...
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2017年財務報告
Read More...
承蒙香港賽馬會社區資助計劃支持,CACHe 得以出版《堅人見誌——堅尼地城社區歷史回憶》,編採團隊多次實地考察,並訪問了近四十位「堅人」,以口述歷史的方式擷取他們最難忘的生活經歷,記錄他們的所見所憶,以回應社區的歷史點滴。書本設計精美,全彩印刷,中英對照,內含豐富歷史圖片,希望讀者能從中認識最貼地的堅尼地城。
Read More...
[滿額] 古蹟私塾 –「舊人香海作寓公」—民國年間居港清朝遺老故事 (2018年4月27日 星期五) CACHe古蹟私塾, 最新活動
辛亥革命後,不少清朝翰林出身的官員南來香港,他們飽讀群書,受舊學薰陶,所以改朝換代後即以遺老自居,不願意替新政府做事。
Read More...
什麼是考古學?考古學與城市發展是否對立?是次工作坊將介紹考古學的基本知識、包括考古調查和發掘、
Read More...
最近香港收藏界中盛傳有一張戰前「Chitose Hotel」的招紙以高價成交,成為圈內佳話。
Read More...
油尖區是全港最繁榮的區域之一,不論遊客或本港居民,都愛在此區娛樂及購物。
Read More...
書法名家的一手好字,字帖可以留傳千年;現代香港一個不留名「寫字佬」的街頭書法,在急速的城市更新中,又可以走得幾遠?
Read More...

魔鬼山舊稱雞婆山,以其外形肖雞婆而得名。明末清初,南明抗清遺將李萬榮踞此為寇,向經過船隻勒收金錢維持生活,成為著名海盜。

「平安包」是長洲太平清醮的代表食品,有蓮蓉、豆沙與蔴蓉等口味。飽滿軟糯的包子蓋上朱紅印章,形象鮮明,漸漸演變成長洲的「名物」:鎖匙扣、貼紙、攬枕……林林總總的產品大受歡迎。平安包其實是用作祭祀儀式及施孤的「幽包」,因為曾受誦經作法,長洲居民相信得到吃過後可保平安,而每年太平清醮後,大會會在北帝廟外廣場派發平安包,寓意祝福街坊「平安健康」。
香港的地名,始於何時?
官富、屯門、杯渡山、大奚山、佛堂門等地名,常見於考古文物和唐、宋文獻中。香港古地名的命名起源、含義和演變信息,蘊藏著千載傳奇的故事。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