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廁又關地產霸權事?一般假設公廁是殖民政府的現代性(modernity)展述,旨在預防疾病。事實是十九世紀的公廁逾七成為華人大地主設立,談不上「現代」,遑論最基本的衛生要求;可它們卻屹立在人口密集的小城長達半世紀,及至二十世紀初。更奇怪的是公廁投訴近乎零,究竟地主是如何做到?香港大學社會系博士侯選人莊玉惜小姐,將會為大家講解這一段「臭史」。
Read More...
公廁又關地產霸權事?一般假設公廁是殖民政府的現代性(modernity)展述,旨在預防疾病。事實是十九世紀的公廁逾七成為華人大地主設立,談不上「現代」,遑論最基本的衛生要求;可它們卻屹立在人口密集的小城長達半世紀,及至二十世紀初。更奇怪的是公廁投訴近乎零,究竟地主是如何做到?香港大學社會系博士侯選人莊玉惜小姐,將會為大家講解這一段「臭史」。
Read More...
近日,就舊皇都戲院評級一事,在社會引起了很大的迴響。戰後建築,是否就等同歷史價值低?以功能主導、設計簡潔的現代主義建築風格,是否就等同平平無奇、毫無特色?每一個時代,都應該有其具代表性的建築被保留下來,以至文化得以承傳下去。
Read More...
華富邨,香港第一個以新市鎮形式規劃、設計成供五萬人居住的公共屋邨,是前房屋署署長廖本懷的得意之作,1968年由港督戴麟趾主持開幕典禮。
Read More...
開埠以前,香港已住著好幾萬務農為生的人口,他們屬於兩個不同的語言群體:本地和客家。本地人主要居於元朗、上水的平原上,操一種他們自稱為「本地話」,又稱為「圍頭話」、屬於粵語系統的方言;另一族群則住在新界東南部山邊或丘陵上,操一種跟梅縣方言相通、被稱為「客家話」的方言。時至今日,由於種種原因,香港懂客家話的人口,已由1950年代的接近一成,急劇下降至今天的1%左右,而且年齡層也限於中老年人,可謂後繼無人,瀕臨消亡。
Read More...
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 (CACHe) X 豆腐膶工作室
Diana Camera(中文:戴安娜相機)是一款設計簡單、低成本,使用120格式菲林的玩具相機, 於1960年代初由位於九龍的「長城塑膠工廠」生產,真正香港製造。
戴安娜的玩味之處在於相機製作的精細度不高,它獨有漏光和塑膠製造的鏡頭,令每一次拍攝都有難以預期的效果,讓照片充滿光學特色和夢幻色彩。
Read More...
夜幕低垂,華燈初上,走在50至80年代的香港,繁華街道舉目就是酒樓、錶行、香煙等五光十色的霓虹燈廣告招牌。不過隨著時代變遷及條例限制,霓虹燈逐漸被發光二極管(LED)燈箱取代,盛極一時的工業亦有如曾經照耀全城的霓虹燈,悄悄退下舞台;於本港,懂得製作霓虹燈招牌的師傅,已買少見少。
Read More...
司馬遷撰寫《史記》時,已經以採訪來蒐集史料,可見得口述歷史方法已活用多時。現代的口述歷史研究,其意涵更加深刻,內容亦較為豐富活潑,成為人文及社會科學科廣泛採用之搜集資料方法。為了解釋口述歷史研究的意義,本課程內容主要包括:口述歷史理論與實踐的解說、口述歷史之採集、記錄以及整理之技巧,以及口述歷史檔案的運用和保存。修畢課程後,期能使大家了解口述歷史的意義及史料價值,以便日後能加以運用在不同的研究範疇內。
Read More...
藍印攝影 (Cyanotype) 是一種不需相機的傳統顯影術,利用陽光中的紫外線,與顯影材料接觸而發生化學反應,從而產生出不同深淺的藍色影像。
Read More...
上世紀的粤樂粤曲是大眾娛樂,亦為文人雅士所愛好。奏樂唱曲所用之器,即是樂器,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昔日粤樂粤曲之樂器組合,甚為講究,別具特色。本講座以粤樂樂器為題,翻查民初文獻,輔以現場示範,介紹二絃、高胡等粤樂常用樂器,以及各種樂器組合之特色,追溯粤樂粤曲自上世紀以來之變化。
Read More...
現任香港大學建築文物保護課程學部主任李浩然博士,較為人熟悉的身份,是保育界資深學者與專業人士,其實李博士亦是一名前陸軍軍士,他對軍事深感興趣亦素有研究。是次講座,李博士將會為大家介紹歷史上專門為戰爭而設計的各類型軍事建築,尤其是一戰至冷戰期間多國的碉堡設計,包括於二戰時代、香港與其他東亞地區建造的碉堡。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