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村落觀免費展覽 探索深井社區文化及歷史(2021年3月27日 《經濟日報》)
傳媒報導

一說到深井,通常會聯想起燒鵝,其實深井還蘊含了珍貴的文化及歷史。

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現在舉辦的《村梭深井:回憶紀行》,透過展覽了解更多深井有趣的故事,除了令區外人認識深井,亦能加強居民的歸屬感。

相信很少人深究過,深井之名從何而來?深井與燒鵝又有甚麼關係?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主辦的《村梭深井:回憶紀行》展覽,團隊經過深入歷史研究、訪問及實地考察,得到大量有趣資料及故事。走遍多個展場,更可以不同視角探討深井的人文歷史及社區發展。

客家原居民落戶

展覽共有11個室內及戶外展場,第一站可率先來到深井青年中心。這座建築物於1974年由街坊商戶籌募建成,曾一度荒廢。現時由明愛管理,為區內青年提供各種服務及活動。

展覽位於地下、1樓及天台,娓娓道來深井由昔日農村發展成工業重地,再變成今天住宅區的歷程。早於18世紀,傅氏十六世祖昌榮公一家從惠州來到香港清快塘定居,從高處俯瞰,盆地如一個井般深而凹陷,因而取名深井。傅氏族群開枝散葉,由山上移居深井,並展開了捕魚、務農及斬柴伐木的生活。

傅氏為客家人,因此深井村保留濃厚的客家文化,直到今天仍然有不少傳統習俗流傳下來,包括家常美食如茶粿、炒米通、客家炆豬肉等;村民自組麒麟隊,不時仍會舞麒麟助興。每年重陽節,傅氏子孫也會回到祖居地,分隊祭祖,更會在戶外灶頭炮製傳統菜式,稱為「食山頭」。

工廠進駐變天

踏入20世紀開始城市化,農業式微,深井漸漸蛻變工業小鎮。自1920年青山公路深井段落成,三大工廠──香港啤酒廠、九龍紗廠以及嘉頓公司進駐,吸引了大量潮州社群來打工,他們的信仰及文化,更造成客潮共匯。後來政府進行填海、整理河道、擴闊青山道及興建屯門公路等基建,大大改變了深井的社區面貌。

展覽中除了有廠家的歷史背景資料,更有罕見的文物,如生力啤酒廠已停產的啤酒箱、嘉頓員工的工作證等,以及一張張珍貴照片及新聞剪報,可見當時居民的工作生涯、居住環境及生活片段。工業更進化成旅遊業,不少人來參觀啤酒廠,區內餐廳創出啤酒配燒鵝的食法,造就了深井燒鵝的誕生。

廠房變豪宅

兩位對深井有重要意義的人士,第一位是購入了大量土地的商人律敦治。他開設了香港啤酒廠,又興建醫局及學校,大大改善居民生活。第二位是香港啤酒廠廠長窩拿,戰時得到村民協助逃難到潮州,回港後因感激之情,將田地借出甚至贈予社區,並向政府爭取撥地興建各種設施及踴躍捐助,是推動深井發展的重要角色。

1980年代初,政府原先希望將深井建設新市鎮,發展成10萬人的社區,甚至規劃了鐵路站,不過計劃最後卻沒有成事。工廠開始遷出,廠房原址及員工宿舍漸變成一座座住宅屋苑,包括麗都花園、海韻花園及碧堤半島等,為昔日光輝的工業劃上句號。走上青年中心天台,即可看到各屋苑的地理位置及演變。

潮州文化入侵

戶外展場亦有多個重要地標,沿昔日重要商業中心深康路直行,可到達深井潮州街坊福利會及深井商會。這兩個地方解說潮州人在深井的生活,包括傳統盂蘭勝會,以及信奉的天地父母。天地父母最初是指「天公」及「地母」,後來延伸至宏揚孝道。每年正月初九,村民亦會慶祝天地父母誕,筵開140圍,是深井街坊的盛事。

經過村落來到天地父母廟,這是全港唯一專為供奉天地父母而設的廟宇,建於1946年。原本只是一座鐵皮小廟,經過多次修葺,現時只有廟中的石枱由昔日流傳至今。廟內沒有任何神像,亦是天地父母廟的一大特色。

水道成集體回憶

位於深井村旁邊的水坑,看似是平平無奇的引水道,原來對於深井原居民來說,有很多印象深刻的回憶。這條山溪以往從山上沖下不少石頭,村民就執拾做建材,建立家園。當年更是小朋友的遊樂場,下河嬉水暢泳、捉蝦摸蜆。雖然今日容貌不復再,意義卻相當重要。

走入深井村內發掘,還可找到深井公立學校的石製牌坊。這所由律敦治捐助籌建的學校,辦學至1983年結束,校舍曾一度空置,現已為為深井村公所。村內亦有一座傅氏宗祠,因為築建屯門公路,由清快塘搬遷至此。祠堂不淮內進,只能在門外觀賞,而且需穿過村落,留意別影響及打擾居民生活。

﹏﹏﹏﹏﹏﹏﹏﹏﹏﹏﹏﹏﹏

《村梭深井:回憶紀行》展覽
網址:cache.org.hk/blog/sham_tseng_exhibition

作者、責任編輯:張頌婷

Share via email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

* Copy this password:

* Type or paste password here:

53,423 Spam Comments Blocked so far by Spam Free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