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當年‧『識』今天 — 香港華人生活變遷
學校教育活動, 計劃項目

推行日期:2012年10月至2014年9月

對象:全港中學

理念:

目前,新高中課程改革著重互動學習模式,鼓勵學生參與課外活動,發展多元智能。課程內容不再止於理論,需引伸生活例證,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本計劃以探究殖民地時期香港華人生活作為學習框架,探研古今變遷,配合時下具爭議的議題,貫穿通識教育科六大單元、歷史科和旅遊與款待等科目。這個計劃提供一個全方位學習機會,回顧昔日華人生活面貌和生活價值,重新建立學生對自己身分認同,強化對祖國和香港歸屬感。此外,通過發掘歷史背後的香港華人生活故事,從傳統經驗裡面吸收民間智慧,激發學生多元思考能力,迎接當前困難,啟發他們懂得投入不同人的角度,回應具爭議性的議題。

 目的:

本計劃提供多元化的教學活動,突破傳統教學框框,讓學生走出課室,親睹社區不同風俗文化,提升他們學習通識教育科的興趣和效果。希望他們在探研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過程,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訓練思考能力。由以往應對考試為學習目標,到現在探究式學習,學生在實踐中體會自主學習的樂趣。同時,我們希望按學校的教學需要,度身設計相關教學活動,給予諮詢服務和教學支援。

計劃活動:

「話當年‧『識』今天 — 香港華人生活變遷」

2013 – 2014年度免費教育活動

 

2013 – 2014年度免費教育活動於2013年9月開始接受學校報名,有關活動詳情及報名方法,請參閱以下附件︰

>>2013 – 2014年度新學年免費教育活動 [額滿]


 備註:學校毋須參與所有的學習階段,只須揀選有興趣的活動便可。


 

「話當年‧『識』今天 ──香港華人生活變遷」

學校展板外借服務 [現正接受報名]

本中心自2012年10月起,得到優質教育基金的資助,開展為期兩年的教學計劃「話當年‧『識』今天──香港華人生活變遷」,透過民藝復興工作坊、社區文化考察、專題講座以及教育展板外借等活動,為老師及學生提供教與學的支援,以配合通識教育科、中國歷史科、歷史科等課程的學習單元。在未來一年,本中心會推出四套展板供學校借用,展板分別以「『祺』袍芳華」、「五味調和」、「死亡之旅」及「傳統節慶風俗」為主題,讓校園內添加一扇讓同學們認識及思考本土歷史與文化的窗口。

(1) 華人生活連環圖︰『祺』袍芳華

 

上世紀二十年代,香港開始出現穿着旗袍的熱潮,名流太太、富家小姐或電影女明星喜愛穿着旗袍,因為旗袍選用高級的布料製作,而且能展現女性的線條美;女教師和學生亦愛穿着風格儉樸的旗袍,反映旗袍在當時深受女性的歡迎。及後至五十年代,由於國共爆發內戰,大批裁縫師傅南遷,將旗袍款式及裁剪技術帶至香港,令旗袍製作達致高峰。不過踏入六十年代中期,由於成衣製造業在香港開始興起,反而導致旗袍行業受到嚴重衝擊。時至今日,旗袍只會出現於隆重場合或中學的校服。

 教學展板展示各款旗袍、花鈕、製作旗袍工具的珍貴圖片,配合中英對照的文字講解,並介紹旗袍在本土的流行概況。

展板內容:

  •  中國服裝的發展
  •  旗袍的結構
  •  香港旗袍的發展
  •  旗袍款式演變
  •  製作旗袍的工具

(2) 華人生活連環圖︰五味調和

 

 

《漢書‧酈食其傳》:「王者以民為天,而民以食為天。」此語道出了「食」於人民生活中有著無可取締的重要地位。中國人對「食」的重視和講究,造就了各式各樣的烹飪方法與技巧,亦煮出了味道千變萬化的菜式佳餚。然而,要品嘗一道中國菜的真味,除了要用舌尖上的味蕾來感受外,還要咀嚼菜餚所背負著的中國傳統飲食文化──「五味調和」。是次香港華人生活連環圖系列,以食物為主題,帶領大家由文化角度出發,仔細品嘗食物的真味。

展板內容:

  • 燒鵝:深井裕記燒鵝馳名香江,燒鵝行業的蓬勃發展可追溯至50年代。如何從挑選鵝種、燒烤過程中體現出「五味調和」?
  • 蛇羹:80年代是蛇業最頂盛的時期,蛇業的式微如何與本地社會變遷、內地的城市化發展及2013年的沙士爆發息息相關?寒冬食蛇羹又怎樣體現了中國傳統飲食觀念?
  • 盆菜:原來盛載盆菜的器皿是用作洗衣服的木盆?避走元兵的宋帝昺落難到香港新界,如何催生了盤菜的出現?盆菜看似混雜而其實經過巧妙的堆疊和製作過程,肉汁和調味料一層一層滲透美食,城市化築起人與人的隔膜,這隔膜如何在圍村盆菜席間被打破?

(3) 華人生活連環圖︰死亡之旅

 

 

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經的階段。過去數十年,香港的殯葬文化受到不同的外在因素影響,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與過往的中國傳統的「死亡觀」出現極大的落差。今次展覽,帶領大家走進時光隧道,穿梭香港殯、葬、墓、祭的古今演變,探討香港社會生活的變遷。

展板內容:

  • 殯儀館的發展
  • 殯葬儀式與政府政策改變的關係
  • 殯儀館選址引發的地區爭議

(4) 香港傳統節慶風俗活動

 

香港的傳統節慶風俗活動,非常豐富,除了繼承著廣府文化,也包含著圍頭、客家、潮州和海陸豐等不同語言族群的習俗,呈現出「各處鄉村各處例」的多元情況;而香港、內地和台灣雖同屬華人社會,卻因歷史淵源有別,就算是同一樣的祭祀慶祝,細節內容也會不盡相同,是各具特色。

傳統節慶風俗大致可歸納為三大類,就是節日、醮會和神誕,而每年香港大大小小的傳統節慶風俗活動數以百計,或多或少影響著我們的日常生活,但無礙其為社會製造和諧歡樂的最終目的。

展板內容:

  • 節:新年、清明、端午、中秋、重陽、盂蘭
  • 醮:六十周年上水廖氏(新界)、石澳(香港)、衙前圍(九龍)、長洲太平清醮(鶴佬)、大埔頭(傳真)
  • 誕:天后誕─花炮;譚公誕─廟會、舞獅;大聖誕

申請辦法:

1. 下載︰>>下載報名表格

2. 請先致電本中心預約日期,然後於兩日內遞交表格,傳真至 2291 0236 或電郵至 yantsui@cache.org.hk

2. 須至少於借用日期前兩星期提出申請,外借日期先到先得。

3. 學校需要承擔外借展板的運輸費用,請於借還前一日與本中心聯絡運送事宜。

4. 如有任何查詢,請致電 2291 0238 找徐小姐或電郵 yantsui@cache.org.hk

 

啟動「香港華人生活軌跡漫步」APP

導賞活動[額滿]

我們將於5月至8月期間舉辦以「香港華人生活軌跡漫步」APP為主題的導賞活動,有興趣參與活動的老師及同學需在活動前自行下載「漫步」APP及熟習路線資料,導賞員會在活動當日與參加者一同應用「漫步」APP於實地考察當中。

活動詳情:

活動時間︰2小時

對象:老師及中學生

參與人數:每團20 – 25名學生

費用:全免

*歡迎老師致電查詢及預約活動日期及時間

 

「漫步」APP可透過Google Play Store 或以下QR code免費下載(暫時只適用於Android手機):

 

導賞路線:

1. 漫步艱辛歲月之旅

路線:

卅間 → 文武廟 → 卜公花園 → 香港醫學博物館 → 廣福義祠 (百姓廟) → 東華醫院 →  紙紮舖 → 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

主題簡介:

香港開埠初年,大批華人從動盪的中國大陸逃到英屬的自由港,中西區舊城經歷了百多年變遷,前人的生活足跡和故事仍然留存在我們的城市之中。早期香港華人經常面對疾病困境,他們不太相信西方醫學,而且深信人死後需好好安葬超度,所以許多傳統風俗便在香港的華人社區流傳。讓我們跟隨前人的足跡,走一趟「死亡之旅」,重温早期香港人的艱辛歲月,並認識他們如何在華洋共處下化解分歧,為香港的社區及公共發展寫下重要的一頁。

 

2. 深水埗細味地道之旅

路線:

蛇王協→新德明粉麵廠→世光酒藥行→鴻發糕點→惠隆號東莞佬涼茶→美其香食品集團有限公司

主題簡介:

有說一個地區的飲食業種類,反映出一個地方的文化。深水埗有不少特色的街頭美食如缽仔糕、銀菊露、鮮製粉麵等,可見這是一個傳統街坊味較濃的社區。當中更有不少食品店東主本身就是深水埗街坊,他們的店舖開設在自己家樓下,平日多光顧旁邊的街市,三餸一湯是家常便飯,生活圈子基本上都圍繞着深水埗這個小社區。可惜的是,現今香港發展急速,逐漸削弱這份街坊人情味,唐樓店舖面臨被拆卸的厄運,取而代之的是平台大廈和集團式連鎖商店。在變遷之前,就讓我們一起用味覺感受這份屬於街坊的味道。

 

3. 深井的時代變遷之旅

路線:

碧堤半島→縉皇居對出海邊(生力啤酒廠舊碼頭)→嘉頓廠房→海韻花園→深井裕記燒鵝飯店→深井新村大王爺→深井潮僑街坊盂蘭勝會會址→九龍紗廠眷屬宿舍→天地父母廟

主題簡介:

由工廠到燒鵝──深井的時代變遷

深井──一個位於青山公路旁的小社區,與馬灣隔海相對。深井以燒鵝聞名中外,但其位置卻並非人人皆曉。除了燒鵝飯店,深井社區的變遷更與啤酒廠、紗廠及麵包廠息息相關,見證著戰後香港工業發展蓬勃的年代。「香港製造」享譽全球,然而自上世紀80年代工業便日漸式微。在最後一所工廠消失前,讓我們步入深井社區,看看工業留下甚麼印記,藉此反思工業對於社區,以至城市發展的意義。

 

4. 坪洲廟宇遊踪之旅 

路線:

天后廟 → 金花廟 → 龍母廟 → 仙姐廟 →  洪聖爺廟 → 哪吒廟

主題簡介:

坪洲位於大嶼山東面,小島的得名與其平坦少山的地貌有關。這個小小的島嶼上廟宇林立,從居民的多元信仰可窺見過去漁業及工業的繁盛時期。現時小島上還保留著純樸的生活模式、多元的自然生態及傳統的風俗節慶,當地人更認為這裡是香港最後的一片樂土。

 

申請辦法:

1. 請將>>活動報名表格傳真至 2291 0236 或電郵至 yantsui@cache.org.hk
2. 如有任何查詢,請致電 2291 0238 找徐小姐或電郵 yantsui@cache.org.hk

啟動「香港華人生活軌跡漫步」APP

電子立體建築工作坊[現正接受報名]

活動目的及詳情:

◦          學習立體模型的視覺藝術。

◦          認識建築文化遺産的保育概況、評級標準及活化概念。

◦          從製作模型的過程,學員能仔細了解傳統建築物的設計。

◦          工作坊更加入電子及程式元素控制模型的燈光效果,把創意和電子元素融合。

◦          名額:15人

◦          對象:中學生

◦          材料:電子零件,電腦,膠水,剪刀

◦          費用:全免

◦          建議上課地點:電腦室 (同學須在堂上應用電腦程式製作立體建築)

 

課堂簡介:

工作坊一:電子立體建築工作坊

第一堂 (2小時)

◦          介紹建築文化遺産

◦          用電腦軟件設計平面建築物圖案

第二堂(2小時)

◦         指示創作技巧

◦         指導學員創作及運用電子立體

工作坊二:電子立體廟宇工作坊

第一堂 (2小時)

◦          介紹傳統廟宇建築特色及吉祥圖案

◦         用電腦軟件設計平面廟宇建築圖案

第二堂(2小時)

◦         指示創作技巧

◦         指導學員創作及運用電子立體

導師簡介:

 

黃智銓(kennywong.co) 是一位香港媒體藝術家,他於2011年獲得香港城市大學創意媒體文學士(榮譽)學位。他關注藝術和跨學科研究,以微妙的日常經驗和感知刺激之間的關係為創作元素。黃智銓熱衷於探索視覺圖案,感知狀態,及聲音質感來創造新的空間經驗予觀眾。同時,他也以多媒體設計師、機械工程師/設計師和藝術研究員的身份媒體藝術家、聲音藝術家和戲劇演員等積極合作。

 

 

卓思穎(chloecheuk.com) 是一位香港新媒體藝術家。她於2012年獲得香港城市大學創意媒體文學士(榮譽)學位。她的作品跨越多種媒體,包括裝置,攝影和短片。她愛探索電子,圖像及混合媒介,以觀察社會為主題,往往帶有諷刺和批評的態度。她首先由一個概念出發,然後開始做研究和實驗,從而創作和具體化地執行她的想法。

 

 

工作坊於5月及7月期間舉行,課堂安排如下:

星期一至五:任擇兩天,工作坊於課後(16:00-18:00)舉行

星期六:工作坊於一天內完成 (第一堂:10:00-12:00、第二堂:14:00-16:00 )

 

申請辦法:
1. 請將>>活動報名表格傳真至 2291 0236 或電郵至 yantsui@cache.org.hk
2. 如有任何查詢,請致電 2291 0238 找徐小姐或電郵 yantsui@cache.org.hk

 

民間故事收藏家

 適合科目:通識教育科、歷史科、中國歷史科和公民教育科等

 

口述歷史:西營盤傳統行業之旅 [額滿]

活動時間︰2小時

對象:老師及中學生

參與人數:每團20 – 25名學生

費用:全免

集合地點: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

考察路線:舊式理髮店 → 鹹魚欄 → 西營盤街市 → 佐治五世公園 → 蒸籠舖

 

導賞重點:

  • 市區重建對傳統行業傳承的影響
  • 街市類型演變及其面對的困難
  • 手工藝式微:蒸籠舖
  • 成行成市:從鹹魚欄到海味街

 

口述歷史:九龍寨城文化之旅 [額滿]

活動時間︰2小時

對象:老師及中學生

參與人數:每團20 – 25名學生

費用:全免

集合地點:九龍寨城衙門

訪問:紙藝師父敏叔

考察路線:衙門 →  展覽館 → 南門懷古 → 敬惜字亭 →  楊侯古廟

 

導賞重點:

  • 敏叔示範紙藝
  • 從九龍寨城到九龍寨城公園
  • 文學和電影中的九龍寨城

申請辦法:
1. 請將活動報名表格傳真至 2291 0236 或電郵至 yantsui@cache.org.hk
2. 如有任何查詢,請致電 2291 0238 找徐小姐或電郵 yantsui@cache.org.hk

 

 

Share via email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

* Copy this password:

* Type or paste password here:

53,834 Spam Comments Blocked so far by Spam Free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