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霓虹燦爛 《新假期》 2016/07/25
傳媒報導

 

 

 

今夜霓虹燦爛

閃亮的繁榮夜市,刺眼的LED招牌,把不太暗的晚上,照得更明亮。激光燈、LED是這土地的新光源,就如新香港人一樣,進取得來帶點霸氣。而那些傳統的招牌霓虹燈,則在黑夜中低調地亮著。霓虹燈好像走入了末路,本地霓虹燈師傅楷哥說,實際生產訂單的確不比上世紀,但這本土工藝未死,有心人要堅持令霓虹常亮。

 

踏入葵涌的工廈,這間63年歷史的本地霓虹燈一哥「南華霓虹燈電器廠」,是現時香港唯一仍在本地自設工場的霓虹燈企業,而最後一代的霓虹燈師傅尚餘數人,擁有30年造霓虹燈經驗的胡智楷(楷哥)兩年前加入南華,在電光、火力和五光十色中,繼續這門香港輕工業,工藝急求有心人傳承。霓虹玻璃能屈能伸,猶如人生。

 

 

末代霓虹師

一份暑期工,令楷哥人生最美好的時光也投放進霓虹燈中。80年代,楷哥爸爸帶他入行,「當時我得17歲,中學未畢業。阿爸做開霓虹燈安裝,介紹我去廣告公司做屈玻璃,整霓虹燈廣告牌」,一屈就30年。當年工場訂單多、工人多,無師傅坐定定教新丁入門,楷哥在旁邊學師,「搵啲斷咗嘅霓虹光管,切頭切尾,重新接駁成4呎直管,當新嘅一樣來學扭字。」楷哥18歲時,就跟住廣告公司老闆去台灣創業,又留在當地做散工4、5年,台灣也碰上霓虹燈最好景時期,工作a停不了。90年代,楷哥返港和好友創業,接下最難忘的訂單,就是替中銀大廈做外牆的三角形霓虹燈,「錢搵得最多,但又使得最快」。因為燒玻璃,工場長期超高溫,三個兄弟四季打大赤膊,仿如高溫烤鮮肉。

霓虹燈業傳統上都是「佬」的行業,他記得行內僅有一個「瑜姐」專門做抽真空的,不過她已約60歲,或許也退休了。

好日子不再見?楷哥覺得,60到90年代是霓虹盛世。盛世沒落的開端始於90年代港商湧往大陸開廠,到2000年LED燈科技成熟,再連同屋宇署2013年實施的違例招牌檢核計劃,彷彿催趕霓虹燈早日關燈退休。行內師傅難求,楷哥約兩年前由自由身霓虹製作,轉入南華做全職,也幫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搞工作坊,傳承這手藝。

霓虹燈一哥唔易做

說到霓虹燈,一定要介紹燈界一哥「南華霓虹燈電器廠」,1953年由當時只有27歲的譚華正創立,從樓梯底小店做起,發展到「霓虹光管大王」,用材來自美國,堅持品質。霓虹燈最旺的時期,南華把霓虹燈製作分部門,有美術部專人設計,又有漆匠、電燈、搭棚等師傅。楷哥說,當時屈好一個字交給下一手抽真空,再由另一人接「燈頭」,流水作業。

不過,市道未如往日,師傅也要one man band,有時也會倒楣地遇上棘手客仔,楷哥話:「例如有啲貨做完,個客話唔鍾意就唔收貨,有時更加連錢都追唔返。」霓虹燈近年受到藝術家的偏愛,不少人上門請求做出細件的作品,易展覽,又搶眼。不過,同樣也有棘手藝術家,好似一枝枝的立體花做好了,但設計本人覺得花柄太長,需要修改,可是已完成真空處理的霓虹燈是不能修改的,結果還是再做一批「短腳版」。

雖然霓虹燈由大廣告變成細飾物,但它的美感仍然為人所欣賞,未來做出更多立體霓虹作品是楷哥的大計,用創意挽救霓虹燈的未來。南華作品最常的「展區」,就是長長的彌敦道,用5元去坐巴士,坐頂層就可以賞「展品」。

霓虹燈製作工作坊

為了更實際了解霓虹燈製作,記者拿了公司的logo去試玩,楷哥用了大約90分鐘,一支直直的玻璃綠色光管變成橙色《新假期》飛機,大家可以去我們網頁睇下有幾堅。而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CACHe)獲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每季舉辦傳統手藝工作坊,有師傅教兩手兼講故仔。每次工作坊都火速爆滿,大家可留意CACHe日後最新消息。

CACHe 網址:cache.org.hk
查詢:2291 0238

 

Share via email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

* Copy this password:

* Type or paste password here:

54,024 Spam Comments Blocked so far by Spam Free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