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村落,你會想到甚麼?藏在小屋後的自然風光、從農家中飄來的炊煙和飯香、山野中信手拈來的甜甜酸酸?在村落步向城市化之前,村民的生活是怎樣的?有一群村落,從農耕時代起步,伴隨一間間工廠走過工業興旺的日子,送走工廠迎來大型住宅,一直與城市共存着。有着數百年歷史的深井,便是如此獨特的存在。
過去那些日子,深井的爐灶裏、飯桌上、山頭間,都盛載着不同的簡單自然滋味,後來青山公路深井段落成,啤酒廠、紗廠、麵包廠等陸續進駐,深井頓然變成工業小鎮,霎時間瀰漫這裏的變成了馥郁的啤酒味、槐花香、烘焙味……無論是土生土長的孩童、在工廠打工的工人、由異鄉飄泊至此重新建立家園的人,抑或於村內各司其職的守護者,每一代村民的回憶裏,都有屬於他們的獨特味道,不時縈繞於心。你又能在這兒發掘到哪些難忘風味?
承蒙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CACHe)展開「『村梭』社區文化遺產計劃 」,於過去一年「村梭」深井,深入走訪深井各處,將豐富的口述歷史及文獻資料整理,輯錄而成《村梭深井︰他們的百味時代》一書。書中以回憶中的味道作為線索,串連起一代代村民的日常,訴說獨特的村落故事。本書以全彩印刷,中英對照,配以珍貴歷史圖片,歡迎公眾免費索取,細嚐深井的百味時代。
內容一覽 /
第一章 守護村落
- 實踐就是傳承: 薪火相傳的宗族「兄弟」
- 伴村落成長的村代表
- 捱義氣的深井「二哥」
- 由無到有——東方之村的見證者
- 山坡一角的傳承人
第二章 默默耕耘
- 「酒」入槐花香的打工仔
- 廣州姑娘的「棉棉」絮語
- 跑在前線的「麵包佬」
第三章 玩轉深井
- 「阿席」前傳︰惡童變身記
- 幸福村童手記
- 最後一代的大街小童
第四章 村落女子
- 療癒異鄉人的深井好味道
- 潮州主婦的人生履歷表
- 由錦田到深井的新娘
免費索取 /
公眾可循郵寄方式或親身領取,免費取得《村梭深井:他們的百味時代》。印量有限,每人可獲贈一本,派完即止。
郵寄方法:
請連同附有$14郵資的回郵A4公文袋(書刊尺寸為170mm x 240mm x 20mm,重約470g),郵寄至「香港西營盤西邊街36號A後座 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收」,信封面請列明「索取《村梭深井:他們的百味時代》」。若投寄郵資不足/地址不全/回郵郵費不足/回郵信封尺寸過小,申請將不獲受理。書刊將以平郵寄出,申請者須承擔郵寄風險。
親身領取(敬請預約):
請於辦公時間內親臨明愛漢民/深井/青龍頭社區發展計劃辦公室領取,由於明愛中心職員經常外勤工作,到訪前須先致電預約時間領取。
地址:新界荃灣深井深康路40號深井青年中心 (地圖請按此)
辦公時間:請參閱網頁 https://cd.caritas.org.hk/hm.htm
明愛中心電話︰2491 7078
電子下載 /
https://bit.ly/2NSDFr8
關於香港賽馬會社區資助計劃──「村梭」社區文化遺產計劃 /
本計劃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主辦。鄉村是研究香港歷史的關鍵、不同社區文化的根源,而村校作為盛載村民共同回憶之所,對文化傳承有重要作用。計劃將深入鄉村、穿梭社區,透過不同活動提升大眾對本地鄉村及村校文化的認識,促進城鄉共融;並致力鼓勵公眾參與,讓社會各持份者亦可投入鄉村歷史及村校文化保育,傳承鄉村獨有的故事和記憶,同時凝聚社區。
關於我們 /
CACHe於2005年成立,一直積極舉辦古蹟保育活動。我們將繼續秉承宗旨,推廣香港歷史文化,建立知識交流平台,鼓勵大眾參與社區文化遺產保育,建立社區身份認同。
查詢方法 /
電話: 2291 0238
電郵: info@cache.org.hk
網頁: www.cache.org.hk
